3000
课时安排:2小时
课程内容:“感恩教育”是一种净化心灵、唤醒良知、激发爱心和责任心、由内而外的“内化”心理教育课程,接受教育的听众,在短期内能发生由原来的“人要我学好”到“我要我做好”的主体性转变。多年实践证明,凡是举办过“感恩教育”报告的学校,学校学风、教风和校风得到改善,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,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得到激发,学校教学与管理压力得到减轻,师生关系、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趋于融洽。
由于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深远的影响力,“感恩教育”得到了国家教育部、团中央、全国关工委、全国少工委和各地政府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。2006年,在“第九届全国德育研究会”上被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评审委员会授予“德育研究与实践突出贡献奖”。
“感恩教育”报告由“专家讲座”和“真情互动”两部分组成,全程约两个小时。
“专家讲座”部分:专家从人性本善出发,用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心语,引领学生重温往事,感念父母师长恩情,忆旧时梦想与壮志,思今日心态与处境,从而使学生得到深刻人生感悟,使学生麻木的心灵感知痛苦,蒙昧的良知得以唤醒,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。
“真情互动”部分:感触较深的学生自发走到主席台上(有时家长和老师也会自发上台),或向父母、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,或悔过自新,奋进求学、立志成才,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育之恩。真情互动时,很多学生会把自己的父母或老师请到主席台上,向他们当面表示感谢。
报告结束时,专家以情理交融、催人奋进的激励,点燃听众心中激情,激发听众人本潜能,使听众重树成功信念。
★2006年,在“第九届全国德育研究会”上被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活动评审委员会授予“德育研究与实践突出贡献奖”。
★教育界领导称道:“一场感恩教育报告会,胜过半年思想工作。”“感恩教育”反响强烈,好评如潮,深受社会各界各广大师生、家长的欢迎和推崇;
★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中国教育在线等重要媒体及各地主要媒体均已相继报道,赢造极好的社会影响。
◆感恩父母——感谢父母、长辈的养育之恩,学会孝敬父母长辈;
◆感恩师长——感谢老师的教诲,尊师重教;
◆感恩社会——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,增强社会责任意识,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;
★回报父母养育之恩
开展为父母多做事,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,如做饭、打扫卫生、叠被、洗碗、洗衣物;
对父母多说知心话,每天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做一次真诚的交流;
为父母过生日,给父母送礼物;
每天为父母揉揉肩、捶捶背、洗洗脚;
认真倾听父母讲述的事情,用心观察父母为我所做的事情,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;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。
★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
每天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;
每天到校后和放学时向老师问好;
在校期间,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,标准语言是“老师早”、“老师好”,声音宏亮,遇见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,标准语言是“您早”、“您好”,声音宏亮,
听老师的话,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,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;
建立感恩记录本:及时记录自己的言行和体会以及家长的评价。
★感恩他人(同学、亲友)的真诚帮助
见面后要主动问候;
得到帮助后要真诚地说声“谢谢”,做错事后要主动说声 “对不起”;
定期为同学或班级做好事,掀起同学之间互帮、互助、互学、互进的热潮,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;
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;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、恩情较大的同学或者亲朋,通过一封信、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。
★感恩社会的关爱
开展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劳动、爱科学、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;
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;
通过故事会、演讲比赛等形式,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;
继续利用“学雷锋活动”、“服务社区活动”、“德育基地活动”等形式;
激发和增强学生“报答社会、感恩社会、报效祖国”的深刻情感;
开展爱护自然,爱护环境活动;自觉成为爱护环境、保护环境的自愿者